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15章 意外

關燈
還好,文廟貴妃去得著急,現在宮裏是忙成了一片,不少人手都被召集起來,去布置明日外命婦入祭的靈棚了——這清寧宮自己院子裏的小靈棚,再怎麽隨 意那都是內部的事情,可大靈棚就不能敷衍了,天家氣派可怠慢不得,雖連夜召了匠人入宮搭棚,但棚子裏外也還有不少功夫要做。扣掉維持二十四衙門運轉的人 手、在各宮服侍打雜不能擅離崗位的那些,基本空餘出來的那些人,全都過去幫忙了。再加上入了夜,清寧宮所在的西面和正經宮城之間還要下千兩,多數妃嬪都已 回去,留下來的敬太妃和吳婕妤,一個是正經親戚,一個是永安宮的人,徐循那拙劣的表演,並未引起她們的側目——又或者說,吳婕妤就算註意到了,也沒多說什 麽。

敬太妃和文廟貴妃的關系一向極好,見到徐循過來,眼淚又下來了,等徐循上完香,她才有幾分責怪地道,“怎麽才來!”

徐循一時便不知該如何開口——敬太妃估計是悲痛過度,已經壓根顧不得別事了,她又不便自己解釋,只好含糊道,“畢竟……想著老娘娘那裏,還是晚上過來,大家都便宜些。”

敬太妃明顯就是一怔,思忖了片刻,似乎若有所悟,她那明顯的責怪態度軟化了下來,拭淚道,“來了就好,姑姑生前便是最看重你的……”

說著,兩人不禁都哭了起來,徐循剛過來,眼淚還新鮮,敬太妃卻是有些哭幹了淚了。吳婕妤忙在旁邊好勸歹勸,徐循又堅持替敬太妃跪一會,強她好歹去吃點東西。

敬太妃消失片刻,回來時,望著徐循的眼神,又自有所不同,親手把徐循扶起,卻是幾次欲言又止,方才低聲道,“好孩子,難為你了——趁著宮門未下千兩,你還是趕緊回去吧!”

違背太後的暗示,跑出來也就罷了,要還在清寧宮裏逗留過夜,那可就是完完全全地不顧地主的面子,要和老人家翻臉的節奏。徐循也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再無聊地挑釁太後,擾亂了文廟貴妃的喪事,她擦了擦眼淚,低聲道,“您如此體諒我,我反而不知該說什麽了……”

和敬太妃不免又對著哭了幾聲,方才告辭而去,出去路上,見靜慈仙師站在廊下,她要停下,靜慈仙師只沖她直揮手兒。徐循便不停留,一徑出了宮門,往永安宮回去了。

皇 妃喪禮,不比別人,自有一套講究。皇帝已經下令輟朝五日,這五日中要開壇設祭,因是三朝老太妃了,設祭設幾壇還要商議,總是要體現出對長上的尊敬,又要照 顧到緊迫的時間,太後去哭了一次就回了清寧宮,和皇帝來回傳話商議了一番,最終定下了在常例的皇後、皇妃、太子、親王、公主之外,再增設宮中六尚,也就是 六局一司一壇,內官內侍一壇,如此場面也熱鬧好看些,且又不費什麽功夫。——然後就要忙著開宮庫找各種應使東西去弄了,概因天色晚了,宮門上鎖,今晚不趁 夜弄好,明日外命婦進來,場面也不好看。

皇帝沒有親自過來,也並非擺譜,皇妃的喪事不是內宮自己的事,翰林院要撰寫謚冊文,這七 個祭壇的祭文,還有文廟貴妃的壙志,更重要的是,他要點選文廟貴妃的墓穴——長陵那邊是不會有她的位置的,雖然貴為貴妃之尊,但本朝並無妃嬪附葬的規矩, 長陵內雖然有妃嬪,但那都是殉葬的人口,直接就已經埋到陵墓裏面去了,作為文皇帝一朝唯一沒有殉葬的貴妃,皇帝還得決定她到底是回南京安葬,還是葬在郊外 金山——這些年來,公主去世後多有在金山安葬的,又或者是在長陵附近找個風水寶地,把她給葬進去。

比起他平時決斷的軍國大事來, 這也不是什麽要緊事兒,但身為一家之主,此事也必須由他來做主,而朝臣們對這種事其實也是挺看重的,內閣重臣都要列席商討。他討論了一個下午的謚號、封 賞,又最終圈定了金山為昭懿貴妃的葬所——雖然文皇帝的一部分嬪妃得了六字美譽,不過文廟貴妃沒有殉葬,就無法享受這個殊榮了,按著昭獻貴妃王氏的例子, 最終擬定了昭懿這個謚號。

這兩件大事定了,餘下寫冊文不過是程序功夫,至於該如何在壙志裏吹得天花亂墜、增光添彩,那就是翰林院 的事情了,皇帝也不會管他們居於外朝,根本沒有渠道得知宮內的消息,反正一切定下以後,他就該幹嘛幹嘛去了,人在深宮裏有沒有守禮茹素之類的,只能自由心 證,反正別人根本也管不到。

至於壙志怎麽辦?通過司禮監請個貴妃身邊的內侍出來,問點基本情況,然後就……誇唄。給人寫壙志自有 一番技巧,這都是文人隨著考進士等等慢慢培養出來的本事,你拾過一個饅頭,那就是‘妃性簡樸’雲雲。翰林院裏有人專精做這個的,而且還很惹人羨慕——壙志 寫過,外戚家裏必定是要打點的,今次如昭懿貴妃是英國公家的姑娘,他們家出手還能小了?對於清苦的京官來說,這也是不小的補貼了。

至於皇帝,在幹清宮享用了一頓低調的晚餐,漱過幾遍口,確定不會被聞出異樣的味道了,他便動身往清寧宮去,給昭懿貴妃上香。宮門雖然已經下了千兩,但這對於皇帝來說,自然並不是障礙。

宮 裏規矩,年輕的妃嬪,和太子、太孫都是不相見的。等做了太妃以後,一般年過四十以上,人老色衰了才會和皇帝偶然見上一面。皇帝小時倒還和敬太妃有些熟悉, 自從她成了太妃以後,竟沒有什麽場合相見,此時見到她憔悴的樣子,想到自己小時她待自己殷勤和氣之處,倒不免勾動情腸,很順利地就掉了幾滴淚,體體面面地 給昭懿貴妃行了禮——若非如此,以他和昭懿貴妃相見的次數,這眼淚可未必逼得出來。

又勸慰了昭懿貴妃幾句,見吳婕妤守在一邊耐心 陪護,他不禁暗暗點頭:吳婕妤是永安宮裏的人,這一點他還是清楚的,徐循偶爾也和他說起一些同吳婕妤、曹寶林的來往。素日在長寧宮時,沒覺得她們如何,現 在到了永安宮,心倒都善了起來。守夜是個苦活,又未有什麽收獲,吳婕妤肯在這裏陪著,可見她的厚道了。

當然,也有可能是徐循不能久留,所以暗示吳婕妤來為她盡孝,不然,以她的為人,以及和昭懿貴妃的關系,肯定是要自告奮勇前來守靈的。

這 些思緒,幾乎是自動浮現在腦海之中,皇帝搖了搖頭,不去想徐循了:昭懿貴妃去世,各宮都要守孝,起碼這出殯之前,他也不好亂跑到妃嬪宮裏去。即使是去探病 的,傳出去也不好聽,不又給太後添了個話柄嗎?就是剛才給徐循傳話,也都是通過馬十的,這幾天他人不打算過永安宮去,自然也就不能安慰她了。——來上香都 要遮遮掩掩,明日大靈棚眾人致祭,她更不可能出面了。昭懿貴妃對她有恩,不能參與她的喪事,甚至在他這裏都得不到支持,徐循心裏想必十分憋屈沮喪,正需要 他的開解。

現在也不是想這些的時候,就算有矛盾,也要把昭懿貴妃好生發送走了再說。皇帝按下思緒,示意馬十前導,轉身往太後居所行去。

走到一半,見有人影隱約躲在廊下一根柱子後頭,他還有幾分詫異——在宮裏當然不可能出現見面不禮的事情,起碼在皇帝身上不可能發生。

正欲揚聲查問時,馬十忽然一聲咳嗽,他很含糊地低聲說,“爺爺,是仙師……”

皇帝頓時恍然大悟,他不免微微露出冷笑,想了想,又懶於和一介女流計較,便不曾做聲,加快腳步,很快就拐過了彎角。

到得殿內,太後這裏議事的女史還未散去,皇帝進門時,一屋子人都是矮的,當下自然又是一番擾攘,不過,有皇帝參與,太後也很迅速地就把一些事項定了下來。

待得眾人告退,母子兩個對視了一眼,似乎均都在猜度對方的心情,只見對方都是若無其事樣子,便都沒多說什麽,皇帝又給太後請了安,便退回往幹清宮去了。

他走出門時,心中忖度:看來娘根本不知道徐循來過……清寧宮事事忙亂,若得了一兩個人照拂,這件事還未必能傳得到她耳朵裏。徐循能聽她的話,連昭懿貴妃葬禮都不露面,以娘的性子,應該能夠滿足了吧?起碼這幾個月,是不會再找永安宮的麻煩了。

太後望著兒子的背影,也還算滿意:自己壓制貴妃也有段日子了,太後又何嘗不清楚此事她不算占理?從強力壓制貴妃的那一天起,她就等著皇帝來為她說情,畢竟,這也不是皇帝第一次為了自己的貴妾過來開口了。

不管是徐循沒開口,還是皇帝選擇了沈默,起碼今日他並沒有為貴妃說情的意思,哪怕自己這一筐梨送去,貴妃只怕是按捺不住,早就給皇帝遞了話了。

畢竟情分還是不如孫氏,又或者說,在那次以後,皇帝也改了性子,懂得在宮裏行事,也該講宮裏的規矩了——做婆婆的搓摩皇後的時候,他都沒開口,這回為了一點小事就給貴妃出頭,無疑就很不合規矩。

太後的唇角,不禁便微微上揚——對她來說,皇帝樂於講規矩,總不是一件壞事。這宮裏若是沒了規矩,那才叫心煩呢。

至於徐循此刻的心情該是如何,她也多少能想得出來。要讓一個人難受,最好的辦法,莫過於對癥下藥,讓孫皇後難受,捧起個皇子養母便足夠了,而要讓徐貴妃難受呢……

說實話,在太後心裏,徐貴妃一直是要比孫皇後更棘手些的,不是昭懿貴妃的死,她還很難恰到好處地宣洩掉心頭的這口惡氣。

自然了,她漫不經心地想——也不能太過分了,徐氏就算毛躁些,究竟也還是好的,起碼,把她壓得太厲害,孫氏就又該起來了……比起孫氏,她倒寧願看徐氏得意。只是在這之前,要好好地磨一磨她的性子,教曉她明白事理罷了。

等喪事過後,若她懂得過來請罪示好,胡氏自然會為她說話的。就看在胡氏面上,這個下臺階,太後也沒打算往外推,只不過到底什麽時候往外走,就得看她的高興了。

雖 是盛夏,但昭懿貴妃的喪事辦得到底還是很有條理,很有皇家的體面。幾乎是一夜之間,大靈棚就立了起來,祭壇也齊全了,祭文也齊全了,至於黃紙白幡、孝服麻 冠之類的東西,也在一夜間全置辦了出來。各外命婦入宮致祭時,一切早已經有條不紊,過去一夜的忙亂,壓根沒留下一絲痕跡。

不論僧道,皇家供養的出家人也自然到了個齊全,該做法事就做法事,該拜就拜,各外命婦每日侵晨入宮,至晚方回,雖然辛苦,卻沒有敢於怠惰不出面的。如今東廠橫行,若是真病還好,若是裝病,對景兒這就是天大的罪名。風險和收益,並不成比例。

如 是勞累了七天,昭懿貴妃的陵址也選好了,不過起墳又是一件很緩慢的事了,七日後出大殯,棺柩暫時停於長陵廟中,待到金山陵成,再正式下葬。出大殯時少不得 又要給全城百姓看了一番熱鬧,文武百官並外命婦均要參與路祭,凡是宮裏有喪事輟朝的時間,泰半都不可能讓朝廷官員閑著的,反正過去的七天裏,總有好多禮儀 要他們參與,態度亦是絲毫怠慢不得。

出過大殯還不算全部結束,之後七七、百日,都還要再加祭祀,宮裏諸人引了成穆孫貴妃的例子,各藩王為昭懿貴妃服期年孝,至於皇帝和眾妃嬪,自然更減上一等,服上三月大功孝,也就算是意到了。

當 然了,不是父母熱孝,肯定不會禁止行房,只要不鬧得太過分,也不會有人出來約束。基本上,眾人在出殯以後不久,也就恢覆了日常生活,只不過原來宮裏沸沸揚 揚的內安樂堂一事,被昭懿貴妃的喪事一岔開,現在倒是暫時轉入了低沈期,沒有多少人再談論這放人出宮的事。反倒是有人傳言,說徐貴妃娘娘的病已經不大好 了。

——理由也很簡單,連昭懿貴妃的喪事,她都沒出面,好歹皇後都在出大殯的時候出來了一次,貴妃娘娘卻連一點動靜都沒有,以貴妃娘娘的為人,若非病重,必不至於如此。

自古謠言,都是越驚悚越有市場,即使沒有實證,眾人也都願聽信——仿佛是為了證明此事的真實性,皇帝忽然下發了一道旨意,更是引發了軒然大波。

——以貴妃多年服侍勤謹,輔佐管宮有功,奉皇太後慈諭,從皇後所請,循太祖皇寧妃舊例,為貴妃再上嘉號,為皇貴妃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